找到相关内容881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欲转女身求好相貌可供地藏菩萨

    的,无染垢的,女人身体不清净是不能到的;第二、不能做帝释天,那是三十三天的皇帝,因为帝释天,欲念不是完全断欲;三、不能做魔王,魔王福报很大,很刚猛的,为什么称暴君为魔王,因为他非常刚猛,而女人是...

    梦参老和尚主讲

    |地藏|女身|相貌|命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12150621105.html
  • 圣严法师自在法语

    的。   眼光,是你的智慧;运气,是你的福德。   喜爱的就想占有,讨厌的就会排斥,患得患失,烦恼就来了。   经常知足的人,才是无虞匮乏的富人.   明知心不平安是苦事,就赶快以持念&...   佛法重视因果,今生的福报是由于过去世的布施而来,享受福报,犹如向银行提用存款,提用愈多,存款愈;终有提空之时;今生享受愈多,福报所剩愈,终有用毕之日。应该一方面继续修福,同时也要惜福,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圣严|自在|格言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13585034952.html
  • 解脱者之生活

    与世无争,只以一钱来供养。哪知当此一钱供于塔前时,钱即刻飞出。阿育王赞叹说:“知足到一钱也不受,真是希有!”由此可以想见声闻圣者淡泊自足的生活。他们的内心是充实的,而外面好像是贫乏清苦。大乘圣者的生活...在日常生活的方面,解脱了的声闻圣者,偏重禅味,而漠视外界。他们的生活态度是自足的,“希望”;对于人事,不大关心。简朴,恬淡,有点近于孤独。以财物为例,声闻圣者,觉得这是毒蛇般的东西,不可...

    印 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3340675.html
  • 从《百喻经》到《痴华鬘》

    一口吞进嘴里去,不料咸得要命,急忙把盐从嘴里吐出来。这故事告诫修行人要适当地节制饮食,知足,是对身体和修行都有好处的;但一般外道宣传,矫枉过正,索性提倡不进食,认为这样就可以得道,因此有断食七天或...

    唐文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0043832.html
  • 戒德卷筒

    知足以后,就会日渐富有。即使我们再富有,也不会为之忧虑不安,更不会图想他人财富,进而永远处於轻安自在。 如果再深入谈戒德的话,我们甚至可以说,在戒德的环境下,如果我们在路边放置一个皮箱,它...

    阿姜 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2044882.html
  • 觉醒法师讲述上海佛教在提升时代精神中的作为

    平衡的重大意义;从知足的角度,劝导人们爱惜生灵、保护环境。与此同时,我们还倡导一些健康向上的文明行为,以扭转社会的不良习俗。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和实际措施的推行,带动人们共建健康有序的文明世界,为...

    觉醒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0848186.html
  • 《吉祥经》三十八种吉祥事

      21. 修善不放逸。   22. 恭敬。   23. 谦逊。   24. 知足,。   25. 感恩,报恩。   26. 适当时候听闻佛法。   27. 容忍、包容。   28.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4152427.html
  • 三时学会清净学长纪念朱芾煌居士文

    告家人曰:吾事已毕,当速去矣。已而闻呼气声 ,遂乃长逝。嗟乎!今之学佛能如芾煌居士者:有几人哉!顿舍所习,不执己见,清净以是知其聪叡。不希荣利,一心向学,清净以是知其。请问听受生欢喜心,不为异论之所倾动,清净以是知其净信。研求法义,专精无厌,不因俗务而减劣,清净以是知其精进。持此资粮,定当往生圣处。善心命终,非其验欤!是为记。  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七月二十日   注:原文载于《佛学月刊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5053378.html
  • 佛教是正信非迷信

    根本。劝人要知足。每一个人要衡量自己的才力以决定欲望的多少,自已的才力不够,却整日空思梦想,岂不自惹烦恼?  不过,佛并没有要求人们「绝欲」,而是说「知足」。过分节约会伤害自己的身体。他自己在...不是真实,总有死亡的一天,但修行却用得到身体,身体不健康,既不能思考,推理,也不能打坐,禅定。  「知足」是一种「中庸之道」,四十二章经里的第三十四有这一段记载:  佛问一个未出家前喜爱弹琴的和尚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5454350.html
  • “逆境”与“顺境”

    无常的天灾人祸,缺乏警觉与应变能力,当不利的、突如其来的变故发生,往往不知所措。明乎此,于顺境时,自当不忘趁机积福修持,知足,积极地培育智慧、慈悲、宽忍等德性。   逆境时,往往祸不单行,内外...

    梁国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3254443.html